也許你會說:「都什么時代了,還講義氣?公司治理要講規則和制度,要靠法治,不能靠人治!
此言差矣,「管理」之所以能成為一本學科,因為那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,是剛性與柔性的合體。
那些規則和制度中間的模糊地帶,就是管理者的施展空間,否則管理者的意義何在?
我們從西方為管理者舶來「領導力」的概念,教你如何為員工建立成長路徑、如何打造歸屬感、如何建構共同愿景。
其實,不就是一個「義」字嗎?
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共同問題吧,都喜歡復雜和體系化的東西,而總是忽略簡單而有效的東西。
就像很多管理者,不管現狀如何,先設計一堆復雜的制度。
拜托,這只會讓你看起來很牛逼,憑空增添安全感好不好?
你沒解決員工的心態問題,一切都是空中樓閣。
也有一些管理者,讓員工背誦企業文化,強迫員工感恩。
拜托,大家都是成年人,不要那么幼稚好不好?
感恩這東西能強迫嗎?你總要有「恩」別人才能「感」吶,否則你那叫洗腦,還是干洗......
還有一些管理者,官銜不大,官威不小,一幅天尊下凡,不可侵犯之態。
拜托,公司請你是來做經營的,不是來當官的好不好?
由于分工效率不同,公司才會有層級,但這不代表你在人格上就比員工高多少。
橋水集團的董事長達里奧,都能讓員工直呼其名,公開表達對自己的不滿,你又有啥可擺譜的?
我說這些,并不是想批判誰,只是一脈相承我過往的觀點,那就是:
很多看起來復雜的事,皆因化相迷惑,而使我們忘記本源且基礎的東西。
所以,為什么很多管理者,懂得一堆的管理理念,仍然做不好管理?
所以,為什么很多人,懂得很多道理,仍然過不好這一生?
沒有生來就完美的領導者,但他能坐上領導者的位子,是他的本事,你能向上管理你的領導,也是你的本事。
看不慣的事,就去改變它,才是我們的行事風格。有本事就讓領導聽你的。